3)451 传奇院士与“永动机”(求订阅)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这部分主要由吴菲菲和曹思负责,他们两个人的身份都相当于是课题组的大管家,负责帮导师管理课题组的经费开支。

  然后是正文科研计划方面,魏兴思这边主要负责“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开发”以及“叠层器件制备”,龚远江那边主要负责“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开发”。

  之前双方已经有过初步的接洽,大方向上已经确定了,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

  现在主要是再多看几遍正文,找一找有没有错字、语病、重复用词、逻辑不通顺等问题。

  最后,是前期工作方面,龚远江那边相对比较简单,他们直接把已经发表的几篇小分子给体材料的文章放了上去。

  魏兴思这边,许秋把最新发表的《自然·能源》文章放了上去,用来撑一撑场面。

  虽然这篇文章和他们申请的重点项目相关性并不高,但强行找关联总是找的到的。

  Y系列受体和IDIC-4F也可以说是同源的,都是基于ITIC的衍生物。

  另外,许秋还放上了最新的Y系列、叠层器件的实验数据。

  这样做是有一定风险的,因为在别人审核本子的时候,审核人是能看到这些内容的,如果是没有正式发表的工作,到时候可能会被跟风。

  不过,许秋也不是很虚,他放上去的数据只是初代的Y系列受体材料、初代的叠层器件。

  就算几个月后被人跟风,可等到那个时候,自己的研究肯定会有进一步的进展,别人模仿的只是几个月前的自己罢了。

  其实,许秋很希望在重点项目申报之前,能把Y系列或者叠层器件两者之一的成果落地。

  最好是来一篇CNS,这样重点项目申请的成功率还能够再往上提一提。

  但仔细想想,还是稍微有些困难的,重点项目的申报是明年的三月份,距离现在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。

  就算现在现在马上做出一个体系,效率突破15%、16%,也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来整理实验数据、撰写文章,投稿后还要等待审稿、修改,估计文章正式发表至少得半年。

  应用科学,不论是成果产出,还是文章发表的周期通常都比较长,要发CNS,拖个半年,甚至一两年时间是常有的事情。

  魔都综合大学有一位博士,他在博二开始一个项目,博三的时候取得了突破,写好文章后投了《自然》。

  因为要等手上《自然》文章的发表,最终延毕了一年。

  而基础科学,如果真的是非常重大的发现,不论是成果产出,还是文章发表的周期都比较短。

  比如有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,或者推翻了之前的某条物理、化学基本规律,这种档次的工作投CNS估计会被秒收/秒拒。

  大佬秒收,扑街秒拒,大概是这样。

  当然,真的要取得这种重大突破还是比较难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09m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